“互联网+”时代 莫让水政新媒体成摆设
“互联网+”时代 莫让水政新媒体成摆设

现今,强化政务信息公开,推动政务在线服务,加强民众互动,已从政府部门的“自选动作”逐步变为“规定动作”。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政府信息化工具也不停地更新换代,从政府网站到微博、从微信公众号到手机APP……新媒体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实现政务信息公开、互动交流、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重要渠道。
面对新形势,黄河水政服务也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许多单位水政部门陆续建立了微博、微信等,沿黄百姓也越来越乐意通过点击鼠标、打开手机来获取政务信息、投诉水事问题。可惜,在公众期望与现实状况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大量基层新媒体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态、运营管理队伍混乱、政务信息内容单一、新闻报道枯燥、宣传素材匮乏、信息更新缓慢等现象。
因此,黄河水政新媒体建设面临的已不再是“有”和“无”的问题,而是“优”与“劣”的差别——不能仅满足于“人有我有”,而是必须要借助新媒体平台,真正提高办公效率,满足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将其建设成为畅通民意渠道。黄河水政新媒体平台应当承担起公开政务信息、协调资源共享、提供便民服务等重任,河务部门也应以新媒体平台建设为依托,实现治河管河方式的转型,提升整个黄河系统的形象。
黄河水政部门如何用好新媒体,首先,应转变轻视网络信息队伍建设及政府互联网化的观念,要真正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创新对治河管河的重要性及利用好新媒体对提高行政效能、畅通民意渠道的重要性;应主动探索“互联网+现代办公+政府服务”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深入百姓内部,寻找新的工作切入点,以新媒体社交网络为抓手,构建新的普法着力点。
其次,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改变以往“资金少、技术弱、人员缺”的局面。加强资金投入,设立网络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新媒体平台建设与维护;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水政人员新媒体运用培训力度,完善水政网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强化组合创新思维,将新媒体与传统水政工作拼接,实现二者有机融合;宣传素材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制作、定时发布”,摸索百姓阅读习惯、喜好,提高图片和微视频在所发布信息中的比例,增加可读性,提高信息的有效性。
此外,新媒体的运用应遵循“分类管理,差异化服务”的原则,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实行精细化管理。作为水政部门,在强化水政服务职能的同时,同时应加强定向服务及水事信息反馈职能,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要能够作出快速应急反应,注重实时互动,以“客户逻辑”寻找差异服务之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窗口效应”,最大程度地满足百姓多样化需求。
“互联网+”时代,莫让水政新媒体成摆设。水政工作者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强化“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理念,用活、用好新媒体平台,争做互联网思维的先行先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