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淤背区综合开发管理的设想

淤背区综合开发管理的设想

【字体:      】     打印      2015-01-22 09:59      来源: 黄河网  

黄河下游堤防淤背区宽度一般为80~100米,在保障堤防不决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淤背区还是一条生态景观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休闲旅游。随着沿黄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挖掘淤背区的生态休闲、经济潜力与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

尽管基层河务单位在淤背区开发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养护人力、经费不足,导致对淤背区的日常养护仅能满足其最基本的功能定位,挖潜增效能力提高有限;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支持引导;管理开发模式单一,过于强调计划主义,不能进一步引进市场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衔接滞后;淤背区以单位为分割依据,各自管理开发,难以达到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长远目标。

道不虚谈,学务实效。当下需要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应开拓创新,不断找到新对策、新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首先,从短期来看,在无法有效增加养护人员、经费的情况下,应努力在开源节流、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率上下功夫。从长期来看,应积极向上级争取合理的淤背区专项经费,同时增强自主经营创收能力,坚持走出一条“自营自养、良性循环”之路。

其次,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进一步发展所遇到的机制、体制性问题,对现有法律、条文框架体系加以补充完善,从而使淤背区建设在顺畅的管理体制、机制下有法可依,迈开步子大胆前进。

例如,当前,前往黄河堤防的游人由郑州、济南等重要城市所辖河段向下游普通城市所辖河段发展的趋势。为避免大量车辆停于堤顶影响抢险交通线畅通,可适当放开工程管理政策,在易堵堤段或每隔一段距离在淤背区上建设停车场。

为利于淤背区林木的安全看护、种植管理等,可适当放开淤背区上不让建房屋的规定,每隔若干距离,允许建设一些小型的林木看护房。

淤背区种植树种不能简单规定什么树可以种,什么树不可以种。只要在确保防洪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应由市场无形之手和自然土质土壤来决定。

再次,建议引入市场机制。对于引入市场机制与自主发展如何配置这一问题,可以分3步走。

第一步,实行管理单位主导、市场经济主体参与的“准市场”模式养护开发淤背区。每年管理单位编制《淤背区现状与发展预案》,发放给承包者,并向承包者详细讲解预案内容,解答承包者的各种困惑。进一步设想,在遵循“自愿公平,互利共赢,降低多方交易成本”的原则下,由各淤背区管理单位引介、组织资质好、实力雄厚的园林公司与有合作意向的个体承包经营者达成林种选择、林间管理培训或者转包协议。当然,还要注意把淤背区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第二步,对于一些优质的园林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我们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延长承包年限,优惠承包价格;根据实际,把园林公司的发展与辖区内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地方政府市政园林工程建设相结合,达到多赢互利的良好预期。

第三步,着眼长远,在多年学习借鉴园林公司的有益知识、经验后,面向市场,在养护公司内单独设置淤背区养护经营市场开发部,按照公司化模式自己经营。在拥有更多的自主化经营抉择权后,生态、经济回报会更加丰厚,也会大大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总之,淤背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开发,可以按照由近及远、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稳扎稳打的思路有条不紊地探索推进。一些远景式的设想尽管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较小,但作为一种改革方向,只要方向正确、目标明确,进一步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我们就应该充满期待和信心。

作者: 石红波 晏洋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