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焦裕禄精神烛照前行
用焦裕禄精神烛照前行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河南河务局青年干部培训班,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对焦裕禄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收获很大。焦裕禄忍着病痛工作、在暴雨中查看水源的画面不时在脑海中回荡,“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振奋人心的口号不时在耳畔回荡……作为治黄战线上的青年干部,以前虽然对焦裕禄精神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这样震撼,参观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他留给我们的触动却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是指引我们奋勇前行的“路标”和“灯塔”,作为青年干部,更要以焦裕禄为榜样,永远学习焦裕禄精神。
要学习焦裕禄严以致学的精神。把“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作为座右铭。1950年,焦裕禄担任共青团尉氏县委副书记初期,口袋里装着1个专记党事和团务的小本子,晚上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多年后他去世时人们在他病床枕头下发现的都是书。“学习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不学习就会出问题”。这种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治黄发展没有止境,学习永远没有止境。作为1名青年干部,更要把学习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总开关”问题,补足理想信念之钙,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依法办事、履职尽责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服务群众、创新工作的能力,以知识和能力奠定青春奉献的基础。
要学习焦裕禄以苦为乐、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扎根基层、奉献青春作为人生誓言。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最让笔者肃然起敬并为之热泪盈眶的是,焦裕禄忍着肝痛、背着干粮、撑着雨伞、卷着裤管,在兰考的沙荒盐碱地上来回奔波,查水追沙,用舌头辨别土里的含碱量,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塑造了1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着优越的办公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治黄战线上的青年干部,担负着黄河长治久安的历史重任,要到治黄一线去建功立业,就应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回信中说的那样,“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让青春无悔。只有到基层“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才能担当“大任”。基层治黄一线,工作艰辛,条件艰苦,任务艰难,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懈怠艰苦创业精神,要勇于挑起沉甸甸的担子,胼手胝足,栉风沐雨,积极参与到黄河防汛抢险、工程养护和施工建设等治黄实践中去,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治黄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
要学习焦裕禄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精神。把清正廉洁作为行为底线。焦裕禄靠着一双脚板和一辆破自行车,在470天的时间里走遍兰考县100多个大队,他用的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当有人提出要装修一下办公室,他厉声斥责:“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 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连想一想都危险”。朴实无华的一句话,让笔者受到深深震撼。联想我们现在的实际,有不少干部确实面临这样的“危险”:有的在面对群众疾苦时却面带微笑、漠不关心,有的热衷于吃吃喝喝、迎来送往,有的下基层怕湿鞋爬在群众背上涉水而过……身为1名青年干部,要自觉抵制这种奢俗心态,时刻警醒自己,时常修剪人生,光明磊落行事,坦坦荡荡做人,以廉字打底,用干字当先,无论在独处时、细微处还是无人知晓时都要做到无愧于人。
50多年过去了,焦裕禄精神的魅力却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要求“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镜子照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作为治黄战线上的青年干部更要努力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用焦裕禄精神的光芒,烛照我们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