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须大治——黑龙江省“三江”大水对西安防汛工作的启示
大灾之后须大治——黑龙江省“三江”大水对西安防汛工作的启示

今年7月底到8月上旬,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以下简称“三江”)出现1998年以来再次震动全国的大水。与1998年相比,同样量级的大水,这次的灾害损失明显要小得多。作为西北内陆城市西安,与黑龙江省没有太多可比性,但这次黑龙江省“三江”大水的抗洪经验,很值得我们在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建设、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汛工作中借鉴。
大水特点与抗洪经验
进入8月份后,黑龙江全省降雨频繁,到9月20日,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洪水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这次大水呈现如下特点。
降雨异常偏多。平均降雨374毫米,比历年多27%,强降雨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90%,且主要集中在“三江”流域。个别地方降雨甚至超过了600毫米。
覆盖范围广,雨区集中。100毫米以上降雨面积达到42.7万平方千米,占黑龙江全省总面积的90%,主要集中在“三江”流域。
洪水总量大。受连续降雨和俄罗斯来水影响,黑龙江省已有8条河流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大洪水。黑龙江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显示,黑龙江干流发生198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是日常流量的4倍;松花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嫩江尼尔基水库以上流域发生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持续时间长。黑龙江省“三江”大水始于7月底8月初,到9月20日,“三江”干流洪水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持续将近2个月时间。
受灾程度严重。受灾人口526万人,逾万间房屋倒塌,淹没耕地1400万亩,农作物受灾面积385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96亿元。
据媒体资料介绍,1998年以前,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堤坝防洪标准低。黑龙江同江段堤防抵御洪水能力仅为20年一遇,而今年黑龙江同江段洪水已超百年一遇。肇源县松花江干流百余千米堤防按照10至20年一遇标准修建,堤高平均3至4米,顶宽2至4米,堤身断面偏“瘦”,堤防基础以砂石为主,险工弱段多,整体防御能力相当薄弱。
在大水面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及水利等相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生命至上、科学决策、军民团结、统筹协调,在抗洪及灾后恢复重建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样量级的大水,1998年松花江流域堤防决口近千处,1座中型水库、21座小型水库垮坝。而今年大水,各类水库无一垮坝,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无一决口,黑龙江重要城镇堤防无一决口,无人因大江大河洪水死亡,最大程度减轻了洪灾损失。黑龙江干流下游创造了以不足10年一遇堤防抗御超100年一遇洪水的奇迹。
借鉴与启示
之所以会出现奇迹,除了上述经验外,更重要的是,1998年以来,国家共安排松花江流域水利建设投资450亿元,建成尼尔基等一批流域控制性工程,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基本可抵御20至50年一遇洪水,沿河城市基本可抵御100年一遇洪水,这些工程在今年抗洪抢险最紧张的时刻,最大限度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能够精准预报水量、水位。
黑龙江省“三江”大水给我们的启示:大灾之后须大治,大治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信息化建设。
西安市地处西北内陆,黑龙江省在我国东北,无论从河流的长度、宽度、流量,还是从流域面积大小,西安市河流与“三江”无可比性。唯一可比的是,西安市河流的设防标准比黑龙江省大江大河部分河段堤防的设防标准要高。西安市最大的河流渭河设防标准农村段50年到100年一遇,西安城区段则达300年一遇。尽管如此,黑龙江省“三江”抗洪救灾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借鉴改进的地方。
启示一:高标准建设堤防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根本。西安市防汛减灾体系不健全,全市还有300多千米中小河流堤防未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100多千米无有效设防。近年西安市发生的多是局地暴雨,没有发生像黑龙江省那样持续时间长的大雨,但一旦出现长历时的大暴雨,缺乏经验,能否科学应对,将对我们是一种考验。未雨绸缪,提高中小河流设防标准,并健全低洼农田排水设施、高标准建设堤防工程是上策和明智之举。
启示二:切实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洪水灾害的关键。信息化是新的“四化”之一,精准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在防汛上信息及时正确,可以使我们减少误判及由此带来的损失。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与防汛有关的各种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实现其自动化、现代化;应以气象、水文为先导,及时准确获得水情、雨情信息;应以水库、河段监测为校核平台,科学采集多方信息,提早做出科学判断。
启示三:动员各方力量,尽快提升防汛应急保障能力是保证。要有足够的防汛专业抢险与非专业抢险队伍和人员,要有充足的防汛物资、设备储备,要有科学的应对全流域大洪水应急预案。陕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将西安汉城湖作为专业防汛抢险训练基地,为培养专业防汛人才打下牢固基础。
启示四:在秦岭北麓重要河流建设控制性工程是降低洪水灾害的前提。在抓紧中、小河流治理,高标准建设堤防工程的同时,统筹考虑建设一批流域控制性工程。优先在灞河上建设万军回水库、青峪水库,在沣河上建设梨园坪水库,在主要河流滩地建设西安湖、仪祉湖等一批湖池、湿地,以提高蓄洪滞洪及调节洪水能力,保证“八水润西安”工程发挥效益,保护下游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西安市水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