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三江源头冰川在萎缩

三江源头冰川在萎缩

【字体:      】     打印      2011-10-19 17:20      来源: 黄河网  

  科学考察表明,我国三大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大量冰川在萎缩,雪山在消融,这对青藏高原及江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将带来负面影响。

  冰川消融

  冰川是世界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它作为一种可靠的、便于观测的气候变化“指示器”,为国际社会接受。

  据了解,我国八成以上冰川盘踞于青藏高原。位于高原腹地、三江源地区的雪山、冰川,主要分布于唐古拉山北坡、东昆仑山南坡,色的日峰以及阿尼玛卿山等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重要补给水源。

  自2005年起,我国有数支科学考察队深入三江源区,对当地的水环境、地质、冰川、沼泽湿地等进行了综合性实地调查。多位参与实地调查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江源区在持续变暖,大量冰川加速消融,未来变化趋势堪忧。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阿尼玛卿山又称“玛积雪山”,属昆仑山中支东段,相关资料记载,这里分布着80多条大小不一的冰川。

  “一项监测显示,阿尼玛卿雪山冰川退化明显加快,边缘部分已变得非常稀薄。”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有时坐在西宁至玉树的飞机上看到阿尼玛卿山,我担心也许10年后或更长时间,这里的冰川会否永久性消失 ”

  青海省测绘局高级工程师成海宁说,对于三江源区的冰川变化,选取占据主体地位的长江源区冰川作为代表,应用卫星影像和地形图分别提取不同时期的冰川面积,两相对比研究发现,近30年间总体萎缩了5.3%。 

  “统计表明,长江源区绝大部分冰川表现为后退,只有极少部分冰川处于前进状态,其中有两条小冰川已消失。”成海宁说,长江源区最大的冰川色的日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大,近30年间面积减少了12.9%。

  高原隆升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三江源区冰川多发育在平缓的高原面和宽谷地带,整体上深居内陆。最近几十年,青藏高原的隆升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因喜马拉雅山等高山阻隔而不能到达源区,致使当地气候日趋干燥,冰川大规模消融、退缩。

  “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除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控制外,总体上还与气候变化幅度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冰川区水分和热量条件正在发生改变。”成海宁说。三江源区3个气象站近50年的观测数据表明,源区暖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冰川退缩的直接因素。

  据当地群众反映,在上世纪70年代,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城澜沧江段在每年11月开始结冰,而1999年整个冬季该河段没结冰,说明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澜沧江源头区域升温明显,导致当地冰川迅速缩小。据估算,源头区域约有70%的冰川消融,被冰川覆盖的岩石已露出。

  积极治理

  辛元红说,三江源区冰川退化速率进一步加剧会释放出大量冰川融水,短期内可弥补因降水减少而产生的河流水量不足问题,使径流量趋于稳定。然而,从长远看,一旦冰川融化到一定程度,三江源头水系的分布格局将会改变,甚至使源区水源出现枯竭情况。

  同时,受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层退缩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区地下水位将下降、出境水量将减少,不仅会引起源区一些居民点或城镇水资源危机,出现“守着源头没水喝”的尴尬局面,还将使中下游地区断流频率增加。

  青海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林曾预测,冰川退缩进一步的后果,是长江流域可能出现干旱。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苑说,“大家认识到了冰川退化问题的严重性,要从现在开始积极行动起来,遏制三江源地区冰川萎缩。”

  专家认为,今后要在限制人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冰川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深化对三江源区冰川进退的动态监测,建设一个完备的冰川资源数据库,从而强化对其退化速率的评估力度,建立长效的有计划的保护和建设机制。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上述长效机制应当与森林草原、多年冻土、沼泽湿地等保护和建设统筹推进,系统实施。

  辛元红建议,政府应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和专家,选择部分冰川退化地区进行恢复性治理试验,探索出阶段性成果后再在三江源区推广,尽一切可能减缓源区冰川持续退化趋势,为子孙后代谋福利。(新华社专稿)

作者: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