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迎战罕见秋汛 统筹多赢目标 ——专家谈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

【字体:      】     打印      2025-11-20 11:11      来源: 黄河网  

今年汛期,黄河流域气候形势复杂严峻,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面对挑战,黄委科学施策、精准调度,实现了黄河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记者专访黄委防御局副局长滕翔,就今年黄河防汛抗旱调度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问:面对今年北涝南旱、旱涝急转的情况,如何兼顾防汛与抗旱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答:黄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专题抗旱会商会精神,锚定抗旱“三确保”目标,落实“四个精准”,动态掌握流域旱情,科学调度应急抗旱水资源,连续6次加大刘家峡水库、3次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支援抗旱引水。

主汛期前调水调沙期间,黄委指导山东、河南、河北等省有关部门,利用黄河流量增大的有利时机,累计抗旱引水6.24亿立方米;针对主汛期淮河流域出现的严重旱情,充分利用东平湖雨洪水资源,首次实施跨流域抗旱应急补水,累计补水量0.8亿立方米,缓解了南四湖地区旱情。


问:今年,黄委通过《2025年黄河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在原有上游、中下游调度方案基础上整合为上中下游统一联合调度方案,对黄河防汛抗旱有何影响?

答:《方案》在2024年方案的34座水工程基础上,补充16座干流中小型水电站、5处应急分洪区,进一步提升了黄河流域防洪工程的统一调度水平,是实现流域“四统一”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方案》按照流域“一盘棋”思路,统筹多目标需求,合理安排“拦、分、蓄、滞、排”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水工程综合减灾减淤效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024年下闸蓄水的玛尔挡和羊曲水电站,今年也被纳入《方案》统一调度范围,为上游可能发生的洪水预留防洪库容,进一步提升了防洪和洪水资源利用能力。


问:今年汛期,黄河流域多次出现局部强降雨天气,黄委做了哪些应对?

答:针对今年汛期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出现的险情,黄委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和水利部工作部署,坚持汛期“周会商+局地暴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机制,及时启动黄河防汛应急响应与黄委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派出31个工作组、专家组前往一线,现场指导,并持续开展水文、遥感应急监测和安全监测评估等工作,落细落实各项防御措施,为险情及时有效处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问:今年黄河秋汛有哪些特点?如何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同时,实现防凌、灌溉、蓄水、发电等目标多赢?

答:2025年伏秋汛期,黄河流域呈现“先北涝南旱,面弱点强;后旱涝急转、秋雨显著”的特点。9月进入秋汛以来,渭河下游、三门峡—花园口区间旱涝急转,华西秋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雨区重叠度高,降水异常偏多,历史罕见。10月12日黄河潼关水文站形成黄河2025年第1号洪水,这是1964年以来出现时间最晚的黄河干流编号洪水。

秋汛前期,黄委严格控制小浪底等干支流水库汛限水位,预留充足的防洪库容,联合调度中下游干支流水库群,精准控制花园口水文站流量,科学实施水沙联合调控。特别是黄河2025年第1号洪水发生前,黄委提前调度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将花园口水文站天然状况下69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削减至2670立方米每秒,确保了工程安全和下游滩区不漫滩。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黄委统筹防凌、灌溉、蓄水、发电等目标,全力开展汛末水库群蓄水,为今冬明春抗旱保供水储备了水源。


问:面对气候变化及黄河保护治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黄河流域防汛抗旱还将进行哪些工作?

答:面对近年来全球变暖、雨区北抬造成的极端强降雨多发、频发的形势,以及全面深化水利改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黄委全面夯实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补齐短板弱项。

一是进一步强化流域防洪统一调度,统筹兼顾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和水库河道减淤,强化水工程联合调度,精细调控洪水泥沙,以系统性调度应对流域性洪水。二是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提升黄河防灾减灾能力。三是进一步提升防洪“四预”能力,推进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深化“三条黄河”耦合联动,加强成果整合集成和共建共享。四是进一步夯实防汛基础能力,加强黄河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抢险培训演练基地建设,规范防汛物资仓库管理。同时,强化黄河滩区、蓄滞洪区管理,落实各环节责任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东平湖开启八里湾泄洪闸向南四湖抗旱补水 王旭龙 摄


作者: 时爽    责编: 王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