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人欢,一曲渔民号子响彻河湖两岸。
春风化雨,涓涓普法细流浸润群众心田。
自“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山东黄河东平湖管理局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法、精准普法,让法治飞入寻常百姓家。
谋事在人 齐抓共管
“以持续提升干部职工和沿黄沿湖群众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为着力点,强调创新引领、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全力推动普法工作提质增效!”东平湖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吹响了东平湖法治建设的“集结号”。
精准普法,关键在人。该局逐级成立“八五”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在各单位、各部门确定了60名专职普法人员和82名普法联络员。同时,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探索构建由教师、沿湖村民、社区人员等7支485名志愿者组成的网络普法队伍,迅速形成分工明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队伍“集结”完毕,该局乘势而上,逐级编制印发“八五”普法规划、各年度法治宣传计划以及“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专题普法方案,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章制度》,普法工作的路线图日渐清晰。
“我宣布,《黄河保护法》宣传展览活动启动!”2月27日,泰安市副市长马保文一声令下,为期2周的主题展览活动在泰安市政府大楼拉开帷幕,将“《黄河保护法》进政府”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该局紧紧抓住《黄河保护法》颁布施行的关键时机,多层次、多维度开展普法活动,深入开展法律“十进”,通过购置、编印各类普法学法教材,发放普法宣传品、设立法律咨询站、悬挂宣传横幅、书写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等形式,使沿黄沿湖30万余人次受到教育。
育人以法 润物无声
“东平涉水面积广,依法治理要加强。普法懂法先宣传,俺是义务宣传员……”东平湖管理局精心制作的普法短视频《俺是水法宣传员》以东平特色曲艺“端鼓腔”的形式进行演绎,网上一经发布,便深受大家喜爱。
该局水政科科长宋昌介绍,“端鼓腔”流入东平已有百年历史,这种普法宣传形式接地气,自然也聚人气。
法治润黄河,核心在“润”,就是要“润物细无声”,让沿黄群众“日用而不觉”。
拍摄普法短视频,组织“沿着黄河去普法”剪纸、彩绘法治风筝活动……该局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方式,让越来越多根植于黄河文化、独具黄河特色的作品走进人们的视野。
景中有法,“法”“景”融合。该局精心打造沿湖、沿运、沿黄流域法治文化带,赋予秀美风光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近年来,共建设普法固定阵地7处、普法长廊8处、固定宣传栏11处,粉刷固定墙体标语1800多平方米;石洼闸法治文化阵地、汶上同心园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梁山黄河先锋广场等特色文化阵地层出不穷,多点开“花”。
该局还深入推进“指尖”普法创新实践,精心打造法律宣传云展厅,制作《黄河保护法》电子宣传册,积极对接东平、梁山两县电视台、信息港及融媒中心,陆续推出今日梁山“一把手谈法治”“讲案说法”“天天学法”等栏目,通过“视、声、网”三位一体模式延伸普法触角,将普法融入群众生活,在寓教于乐中提升群众法律素养。
“两年多来,我们积极参与普法创作,在‘人·水·法’全国水利法治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1个三等奖和2个优秀奖;组织参加第三届‘守护美丽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获省局通报表扬。”宋昌如是说。
强基固本 普治并举
以法治实效激发普法活力。该局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落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实践落到实处。
锚定“人人都是执法专家”的目标,该局创新开展“三三制”模式法治课堂。2022年9月27日,东平湖水行政执法办案现场模拟演练活动在东平河务局拉开序幕,执法人员准确、生动地模拟演练执法过程,得到黄委、省局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
对内强基准,对外强联合。该局积极凝聚泰安、济宁两市公、检、法、司、河长办等执法力量,深入实施“生态110”联动机制、“新三联”黄河生态警务机制、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省际交叉河段联防联控机制等河湖监管保护机制,联勤联动打出治理“组合拳”。
自2021年以来,该局累计开展日常河道巡查1880次、巡查里程16.5万余千米,共制止、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122起,核查疑似问题2000余项,整治河湖环境和“四乱”问题638项。
普治并举,打造“以案释法”普法品牌,让典型案例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2023年1月16日,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东平湖管理局及所属东平河务局胜诉与东平县某公司的行政诉讼案,成为《黄河保护法》颁布以来山东黄河首个宣判的行政诉讼案;非法盗采沿黄山体案被列为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典型案例之一;整治东平黄河滩区违法养殖案被列为2023年最高检和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保护黄河水安全典型案例之一……丰硕的案例成果,对提高社会公众的黄河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善治护安,普法惠民;硕果累累,步履不停。“八五”普法工作下半程已经开启,东平湖管理局将持之以恒、赓续前行、再谱新篇!
图片由东平湖管理局提供
编辑:王静琳 慕雨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