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主站首页

政务之窗
走进黄委规划计划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水政信息人事信息公告公报
新闻资讯
黄河要闻局院信息基层动态水事纵览流域瞭望热点专题网上展厅媒体关注纪实特写
在线服务
服务指南表格下载许可决定在线申报水情信息引黄供水实用工具
互动平台
政务咨询投诉举报黄河访谈民意征集建议评论邮箱电话政策解读
黄河文化
文化传真文学天地艺术博览大河胜迹历史走廊民风民俗文体协会
黄河一览
黄河概况流域地图枢纽工程黄河记事黄河问答引黄灌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纪实特写 > 正文

冰凌中流过的“年”

文/本站记者 郭旭帆 通讯员 赵师校 图/张鑫

  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年”兽就会进攻村庄,伤害村民。人们利用它怕红色、怕巨响、怕火光的弱点,放爆竹,贴春联,赶走“年”兽,然后敲锣打鼓,祝贺狂欢,于是有了“过年”的习俗。

  对于驻守在陕西黄河小北干流两岸的黄河卫士来说,黄河里漂流的大大小小的冰凌,就是他们每年要面对的“年”兽。

  年关将近,又逢黄河防凌关键期,记者一行来到陕西合阳河务局榆林工程班探访。

  一路上看到,万物尽显冬日的萧索。黄土坡弯曲陡峭,越野车颠簸不止。翻过一个又一个黄土台塬,终于看到了巨龙般的大河。河上漂浮的冰凌在冬日晴冷日光的照耀下,犹如龙身上的鳞片。隆冬的大河携冰带沙,滚滚南下。

  李少军、田现斌、宋强和党军辉4个陕西汉子是榆林工程班的“常住人口”,他们最大的58岁,最小的37岁,都算是经验丰富的“老黄河”了。来到工区门口,正好碰到哥儿四个要上坝进行每天例行的防凌观测、查险工作。我们也连忙套上救生衣,一同前去。

  榆林工程班管辖着3.8千米的河道治理工程。工程不算长,但是分为好几段,彼此还不连接,跑一遍单程就要6千米,所以每天的巡查工作量很大。哥儿四个两两一组,从工程两头开始,在中段会合。即便这样,一来一回,巡查一趟也要大半天的时间。

  近观流凌的母亲河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大小形态不一的黄白冰块在平静的深蓝色河面漂流,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就是冰凌之间相互摩擦的沙沙声,动人心魄。哥儿四个分工明确,李少军、宋强和党军辉3人探测,田现斌一人记录。探测小组3人手挽手,一人持杆,杆子伸进河里探测根石情况,另两人在倾斜的坝坡上扎稳脚跟,相互拉紧的手腕是安全的保证。

  测完根石,党军辉拾起一块石头,抛进河里。

  “这是做什么?”记者不解。“凌情观测主要靠经验。听石头落水的声音,观察溅起的水花,就能判断出水深。流凌的密度也是靠眼看和经验判断。”党军辉又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向河中一块冰凌。冰凌摇晃两下,碎裂开。“15坝水深3米,流凌密度20%,冰凌厚度1~5厘米。”他转头对记录的李少军说。

  “我能下去试试吗?”记者穿着救生衣,站在坝顶的石台上看得胆战心惊,但还是鼓起勇气提出。哥儿四个同意了。

  救生衣不沉,但许是不习惯的缘故,记者穿在身上感觉好像套了个枷锁,胳膊、腿和脖子的活动很不自由。跳下石台,记者小心翼翼踩在坝坡的根石上,但仍是深一脚浅一脚。突然脚下一个不稳,便倒在石头上,脚腕和膝盖跌得生疼。

  明知安全措施很充分,但当记者颤巍巍踩在河边的根石上,杆子伸到水下时,还是战战兢兢,耳边的风似乎也凶猛了起来。

  而这样的工作,整个凌汛期下来,哥儿四个不知要重复进行多少遍。

  合阳河务局防办主任郝望刚告诉记者,黄河从禹门口奔腾而出,河道猛然变宽,流速放缓,小北干流即属于堆积宽浅型游荡性河段,冰凌主要来自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若上游来冰集中,小北干流的凌情就会加重。加上河床淤高、滩槽不分,巨冰无道、易进难出,每每寒潮来临,气温骤降,就容易出现卡冰壅水现象。流凌不畅,冰凌就会对沿岸堤坝造成损坏,进而危及沿黄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防凌任务十分严峻。

  “说来也怪,总是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容易出险,所以每到这时候我们就得更加提高警惕。小险及时发现才不会酿成大险。凌情严重的时候,两个小时就要查一次险。”宋强接过话头。

  “对呀对呀!”3位大哥笑着附和,“到那时候,哪管什么过年呀,人基本全天就在坝上了,顶风冒雪的,‘西北风’就是‘年夜饭’!”

  除了运行观测和维修养护,哥儿四个今年又多了新的工作任务——对坝上种植的防浪林进行巡查,防止有冬季来河边游玩的人为了避寒在林子里烤火,发生烧毁林木和草皮的现象。这样,肩头的担子又重了。

  “别人过年,合家团圆,吃着热饺子,看着电视。我们过年,自己守在坝上,吹着冷风,查着冰。”58岁的田现斌即将退休,在冰凌中,他送走了不知多少个年,也送走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年华。“可是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习惯了。乡亲们过好年就行。”他黝黑粗糙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面向冰河,迎着寒风,突然,记者的心烫了起来,眼睛也烫了起来。

记者手记

“平凡”中的不平凡

  在榆林工区采访的时候,记者发现,哥儿四个不是一般的“不善言辞”。聊到工作,寥寥几句,谈及家庭,寡言少语,更多时候是报以腼腆的笑容。合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主任郝望刚说,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太平凡了,没什么好说的。

  殊不知,长期固守寂寞、甘于平凡,才是最大的“不平凡”。

  榆林工程班所处的榆林村是个极其偏僻的村庄,偏僻到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村来。工区除了哥儿四个和一个烧饭的大嫂,常年极少有人来,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没有来探访过。长期远离城市,孤独、单调和寂寞让人难以想象。举目看到的,除了日夜相伴的大河,就是一片灰蓝的天空和干涩的黄土台塬。

  记者一行给工区带来了一股临近年关“喜庆”的风,哥儿四个挺开心。

  查险回来,哥儿四个和记者一行一起包了一顿饺子,算是提前“过年”。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李少军说,以前过年4人从来没有一起包过饺子,都是谁回家就带点家里的饺子来煮,就算是年夜饭,很简单。

  这种简单,让人心中一颤。

  长期的河上生活,他们感觉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了。哥儿四个的家都在附近的塬上,可是却总是半个多月才能回一次家。

  李少军说,自己的老母亲长期卧床,都是老伴儿在家照顾,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平时也难见一面。

  可当记者问他,要过年了,自己又忙着防凌,有什么要给老伴儿说的话吗?他却不好意思地笑着低声说:“等我有空,回家自己给她说吧。”

  37岁的宋强是工区长,是个魁梧又开朗的陕西壮汉。但谈到自己上小学的儿子,面色也倏地黯淡下来。

  这一瞬的黯淡,让人心中像被蛰了一下。

  年要来了,记者一行和哥儿四个一起挂灯笼、贴窗花。小小的班组也显出了久违的“年味儿”。

  即将退休的田现斌告诉记者,陕西河务局大力开展的基层班组达标创建工作,已经将榆林工区定为2016年建设重点。退休之前能看到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条件能够改善,田现斌很高兴,他力邀记者明年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再来看看。

  老田的笑容,让人心中百感交集。

  大河上下,无数像哥儿四个这样平凡的河工。为了这条让人魂牵梦绕的母亲河,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孜孜不倦,无怨无悔。

  平凡的工作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夏天的炙热、冬日的酷寒是故事的底色,生活的艰苦、情感的寂寥是故事的基调;平凡的努力铸造着不平凡的业绩,百姓的安康是他们最大的欣慰,黄河的安澜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致敬,最不平凡的“平凡”英雄。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5日 责任编辑:徐倩  来源: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 14028857号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