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网站地图投稿信箱

黄河记事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一览>黄河记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6年

  黄河勘测设计院成立

  19562月  经水利部批准,成立水利部黄河勘测设计院。1958514,黄委会决定将水利部黄河勘测设计院更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院。19605月任命韩培诚为院长,1962129任命张少耕为院长。196212月经水电部批准,撤销黄委会勘测设计院建制。

  山东河务局调整修防处、段

  195633日  根据行政区划的调整,山东河务局撤销德州修防处,将其所属的齐河、济阳两修防段,分别划归聊城和惠民修防处领导。323将濮县修防段改为范县第一修防段,范县修防段改为范县第二修防段;齐东修防段改为齐东第一修防段,高青修防段改为齐东第二修防段;蒲台修防段改为博兴修防段,利津东岸增设广饶第一修防段,垦利第一修防段改为广饶第二修防段;利津西岸改为利津第一修防段,垦利第二修防段改为利津第二修防段;长清修防段改为齐河第一修防段,原齐河修防段改为齐河第二修防段。

  甘肃北塬渠工程动工

  1956310日  甘肃省第一条引水上塬的灌溉工程——临夏北塬渠工程动工兴建。渠首位于韩集乡场棚村,设溢流坝引水枢纽,干渠长28.5千米,上段引水流量8立方米每秒,下段按5立方米每秒上塬,195710月竣工通水,规划灌溉面积9万亩,至1984年灌溉面积达到13.1万亩。从1985年开始,干渠进行彻底改建,规划灌溉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农田15万亩,林草地3万亩。

  黄河春修实行以农业社为单位进行包工

  1956328日  黄委会下达春修工作指示,主要内容是:今年的治黄工作是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进行的,过去是农民自由结合包工包做,今年是以农业社为单位进行包工,在劳动安排、干部配备上都要通过党政领导通盘考虑,以适应新的形势。今年春修应以加固工程为主,培修为辅,要做好调查研究,工程不论大小,都要讲求质量。修堤工程要按《土工施工规范》进行,整险要按《砌石工程施工参考资料》施工,锥探要按密锥和灌浆要求办事,锥一段处理一段。

  编制三川河流域规划

  19563月  黄河勘测设计院组成16人小组,开始编制三川河流域规划,到727提出《三川河综合规划技术经济报告摘要》。规划方针是以拦泥为主,开展水土保持及农业灌溉,尽可能发展小水电。1957年又进行第二次调查研究,并提出《三川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大功临时分洪工程开工

  1956429日  大功临时分洪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大功工程位于河南省黄河北岸封丘县大功村南黄河滩上,当武陟秦厂出现36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时,由此分洪6000立方米每秒,配合石头庄、杨小寨、罗楼分洪工程解除下游危机;当秦厂出现40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时,由此分洪10500立方米每秒。洪水分出后,一部分滞蓄在滞洪区,一部分由长垣境归入黄河,大部分经临黄堤与北金堤之间的滞洪区到山东寿张(今阳谷)陶城铺回归黄河,历时78日,比大河洪峰迟到34日,可保障艾山以下窄河道安全下泄9000立方米每秒洪水。该工程设计分洪水位81,分洪流量10500立方米每秒,口门宽1500,水头3,最大流速4.4每秒。工程结构为铅丝笼装石块护底,口门两侧断堤头修筑石裹头。于74竣工。

  大型《黄河》画册出版

  19564月  黄委会编辑的大型《黄河》画册,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用图片资料形象地反映黄河自然面貌变化和人民治黄成就的历史画册。

  苏联水土保持专家来黄河考察水土保持

  19564月  水利部聘请苏联水土保持专家M·H·扎斯拉夫斯基来华工作。5月由黄委会副主任赵明甫陪同赴雁北、吕梁、榆林、绥德、延安等重点水土流失地区进行考察,历时50天,结束后在黄委会举行了座谈。

  中国科学院200人考察黄河中游水土保持

  19564月底~9月中旬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土壤、植物、农业、经济等研究所及有关部门200余人组成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对无定河流域、白于山至中卫地区、天水至兰州地区约8万平方公里面积进行普查,对绥德、米脂、榆林、大理河中上游及甘肃的陇西、西吉、隆德、马鞍山、兴隆山、秦安等地进行了详查,对陕北的青云山、张家畔,甘肃会宁的梢岔沟,定西的安家坡,兰州西部的小金沟进行了全面规划。通过考察搞清了各区域的自然规律、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秦厂出现洪峰

  1956627日  河南武陟秦厂出现83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其特点是:流量小,水位高。且6月间发生洪水,亦为过去所罕见。这次洪水计出现小洪峰10次,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5次,8000立方米每秒以上2次。但是水位很高,秦厂至泺口普遍超出警戒水位,高村以下普遍漫滩靠堤。河南组织30000余人突击抢收抢运夏粮、迁移人员。

  郑州花园口潭坑引黄放淤完成

  1956820日  郑州花园口潭坑系1947年花园口口门堵复时遗留的潭坑,面积2500亩,最大水深13。郑州修防处为解决该潭坑堤段渗水问题,汛前修筑大堤后戗,做土方19万立方米,不到一个月,全部滑入潭内。花园口引黄灌溉工程利用潭坑作沉沙池,本日至93引黄入潭,14天时间落淤100万立方米,大潭坑淤了11深,制止潭坑堤段渗水,减少了堤防临背悬差,为灌溉处理了泥沙,对治黄工作很有启发,它为以后放淤固堤工作的展开做出了示范。

  开展下游河道演变观测工作

  19568月  黄委会邀请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电学院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查勘郑州黄河铁桥至入海口河道,并选出典型河段,观测三门峡水库拦洪以后,下游河道演变情况及河道整治研究。当年建立花园口河床观测队负责铁谢至辛寨河段的观测研究工作。1957523,黄委会向河南、山东两河务局颁发《黄河下游普遍观测工作试行办法》,6月山东河务局建立了河道观测队,负责伟那里至孙口河段的观测工作。有的修防处、段也建立起河道观测研究小组予以配合。1959年黄委会水利科学研究所与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研究所共同编写出《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的研究初步报告》,后由钱宁、周文浩加工改编为《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一书出版。河床测验队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解体,测验工作停止。

  刘家峡水电站选定坝址

  195691319日  电力工业部、国家建设委员会、北京地质学院、清华大学、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组成的刘家峡水电站坝址选择委员会共40余人,在陈志远、王鲁南、黄育贤、葛士英的率领下,对刘家峡的红柳沟、马六沟、苏州崖和洮河口4处坝址进行查勘,19日举行总结会,中国专家和苏联专家一致认为红柳沟坝址最为优良。该坝址位于刘家峡下口,水面宽4060,两岸为悬崖,河底为变质岩,并有施工场地。

  打渔张引黄闸竣工

  19561130日  山东博兴打渔张引黄闸竣工并举行放水典礼,参加施工的干部、工人和当地群众1500余人参加庆祝大会。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是根据治黄综合规划的方针举办的第一期工程,此工程的兴建不仅对开发灌溉广饶、博兴两县324万亩土地有重大作用,同时也为下游兴建引黄灌溉工程培养了干部,积累了经验。放水典礼由山东省副省长王卓如剪彩,水利部副部长何基沣在会上致词。

  山东黄河第一艘客货轮试航成功

  1956123日  山东黄河泺口至孙口第一艘客货轮——黄河鲁1号下水试航,航线全长167千米,历时17小时,试航成功。如用木船,一般情况下需6天时间。黄河鲁1号客货轮是山东省河运管理局根据黄河河道特性,自己设计、就地取材建造的,全长29,宽5.5。货轮载货45吨,两层客舱设座175个。

  山东修建的一批虹吸引黄工程竣工

  1956125日  山东修建的一批虹吸引黄灌溉工程竣工。共计24处,安装虹吸管117条,设计灌溉面积300万亩,竣工后冬灌小麦5万余亩。

  黄委会完成水文站网规划

  195612月  按照水利部统一要求,黄委会完成了全河水文站网规划。水利部同意黄委会在全流域设水文站94处、水位站16处、蒸发站49处、雨量站161处的基础上,增设水文站66处、水位站21处、蒸发站27处、雨量站114处。这是建国后黄河系统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水文站网规划。

  黄委会泥沙研究所更名

  195612月  经水利部批准,黄委会泥沙研究所改为水利科学研究所,任务以研究黄河泥沙为中心,解决治黄工作中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黄河治理和开发服务。

  《汾河流域规划报告》编制完成

  195612月  山西省水利局编制出《汾河流域规划报告》。报告是在1954年规划的基础上,补充了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及上游水利枢纽的地质资料,中游晋中灌区的土壤与地下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