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文学天地>文学原创


黄河水,您把我养大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6日  来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生长在中原大地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魂牵梦绕的河流。

  1942年我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县习城集,距濮阳县城东南31千米,原名北张村。我的家乡地处黄河滩区,十年九旱,一年不旱还发洪水。当时家中生活极其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我5岁那年母亲病故,留下我和年幼的妹妹与父亲相依为命。从我记事起,不是连年大旱就是洪水泛滥。

  1958年我参加工作,当时只有16岁,在工作中领导看我吃苦能干就把我留了下来,并分配到坝头黄河修防处当通讯员。去机关时不怕大家笑话,只有一条被子和一个床单。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夜间被子铺一半盖一半;没有枕头,只有在席子下面垫一块砖当枕头。后来修防处苏主任送给我一件大衣,白天工作时御寒,晚上睡觉时当被。那时,我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我能填饱肚子,并且每月还能领到18.5元的工资。当时,为了完成通讯员的工作,不管送文件的路程有多远,就凭一辆自行车,寒冬酷暑,春去秋来,我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

  我喝着黄河水,从懵懂少年一天天长大成人!

  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1960年,花园口枢纽工程截流期间,领导安排我去花园口送慰问品,两天必须送到,我一个人骑行500多里地,时间紧任务重,我心急如焚,路上坑坑洼洼,骑不动就推,推不动就扛,饿了啃口干粮,渴了找老乡要口水,晚上到老乡家也不敢安心睡觉,害怕东西被偷。就这样,我载着140多斤新鲜猪肉和其他物品,仅用一天半的时间就送到了。现在想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是如何做到的,那时的艰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1962年我被分配到濮阳修防处河道队,每人一辆独轮车、一把铁锨去濮阳段尹庄工地修筑大坝,那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只要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由于物资匮乏,生产落后,只能人拉肩扛,篓背筐抬,但是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独轮车吱吱声和号子声在工地上空回荡,虽然当时吃不饱、睡不暖,但是心中充满无穷的力量,感觉自己很幸福!我和我的工友们夜以继日、起早贪黑苦干了一年,数条支坝和主堤一起,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黄河北岸,成为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肆虐的洪水,保护了滩区群众的财物和生命,保障了北岸大堤的安全,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与黄河为伴,与黄河搏斗,我一天天变得坚强自信!

  1963年我被选派到黄委会计班学习,由于当时文化底子差,我就挑灯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我的成绩明显有了很大提高,在班里名列前茅。

  结业回到机关后,基于领导的信任,我荣幸成为一名主管会计。当时只有一盏煤油灯,有时加班到深夜,第二天起来鼻子全是黑的。到了夏天,蚊叮虫咬,身上全是红点子。为了方便帮助护堤的群众拿到辛苦钱,每次算完账后,我都亲自送钱上门,十几年如一日。从渠村到王称固来回不下200里地,几十个自然村的村民大多认识我,每次到村里办事或者路过村子,他们都会热情地拉住我,嘘寒问暖!

  几十年在治黄一线,每天的工作就是抛石筑坝,汛期就是下河抢险,平日里啃冷馍、睡凉地都是家常便饭。直到退休,我的工作和生活圈子也没有走出过黄河,但我却非常知足。

  因为黄河,我有了工作;因为黄河,我有了朋友;因为黄河,我锻炼成了铮铮铁汉,我无怨无悔。

作者:冯文远 责任编辑:范江涛 胡霞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