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文学天地>文学原创


寻找伏羲洞


王琪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0日  来源:

 

  大象山 

  去古风台,是应朋友之约,为寻找伏羲洞而去的。

  久久以来,当地盛传着“古风台有伏羲洞,深幽无比,无人敢进,后因山体滑坡洞口被封”的传说。莫非这传说中的伏羲洞,被甘谷白家湾的乡民们找到了?

  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寻找伏羲洞的。我相信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先人的遗言。因而,我也坚信,古风台一定有这样一条幽深的古洞,它是羲皇子孙的圣地、华夏传人的老家。只是它在时间的那头,与我隔了一个春天的距离,隔了一道年轮的长度。

  我沿着大沙沟的方向,与几位热爱伏羲文化的朋友,到大像山后的白家湾乡来寻找伏羲洞。相传当年华夏圣母华胥氏,沿着这条幽深的大沟来到古风台,怀胎12年生下伏羲。史书上记载:“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成纪是甘肃省知名地域,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因伏羲始画八卦、以成纲纪而名之。当地流传的古老歌谣,明确无误地点明了伏羲具体的出生地点。歌曰:“别看冀县地方碎,伏羲皇帝头一辈。桑叶儿衣裳脸上黑,伏羲爷生在古风台。”冀县,即今甘谷县。古风台,即在甘谷县白家湾乡蒋家湾村。传说它是岁月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记录着人类最初的秘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一路行来,丢失了很多东西,然而一些人、一些事却被口口相传下来。这绝不是偶然和虚妄。

  行走在通往古风台的路上,山水已不是古时的山水,草木亦不是从前的草木。该变迁的已经变迁,该消失的自然消失。脚下的水泥路面平坦光滑,不知掩盖了多少沧海桑田的故事、千古风流的人物。路边的槐树,散发着不含杂质的甜香。青山明亮,草木茂盛,温暖的阳光下,一坡坡金黄的油菜含情脉脉,一梁梁碧绿的芳草楚楚动人。春日里的南山,像一位性感妖娆的女子,唇红齿白,风流袅娜。

  羲皇树下,花儿怒放,风姿绰约;一位银须飘飘的老者,挑一担龙眼泉的山泉,歇息在花椒树下。我凑近这株神树,它还像伏羲时代那样盛开着,认真细致,低调含蓄,不像周围那些杂草,恣肆疯长,喧嚣不已。枝干苍黑如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花梗细嫩紫红,像血管一样透明,又像血管一样汲取日月精华。天地清露供奉着枝头茂盛的花朵。那些花朵,不惊艳,也不落魄,花开五瓣,花心深红,花蕊金黄,洁白如玉的五片花瓣,宛如老式留声机上的喇叭,仰着头,面朝太阳。走过花椒树时,我弯下腰,看了一眼老人担来的龙泉水。那水清澈宁静,上面飘着蓝天、树枝,还有我的影子,恍如前世的我。然而,我知道,即便梦回前世,我还是今生的我,孤独,漂泊,平淡如水,轻微如尘。老人捋着胡须,笑眯眯地对我说:“太昊山四面,有九眼泉水,叫九龙眼,只这一眼还在使用着。这龙眼水神奇得很,人们饮用洗涮都没事,但要是那个女人洗了不洁的东西,当她再去挑水时,泉口就会出现一条巨大的蟒蛇,吐着长长的信子,守卫龙眼水的洁净,捍卫伏羲氏的尊严。”故事不知真伪,但却真诚地表达了白家湾人对伏羲、对祖宗的敬畏。

  这里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太昊山是八卦山,伏羲出生是圣山。八个棱子九个弯,弯弯都有龙眼泉。龙眼泉,不一般,汲一泉,涌九泉。伏羲出世本无田,无衣无食无房间。喝的是龙眼水,吃的是神树籽。先穿龙背叶,后穿桑叶衫。窑洞无底留人间。”歌谣如时间一样古老,如天际一样缥缈,如山峦一样深远。回味着这首和神树、龙眼泉一样古老的歌谣,我不禁感慨,生命之于生命,竟是如此的不同,和万物相比,我们只是匆匆过客,渺如微尘。

  走过太昊山,沿着这条沽名钓誉的南岭渠,穿过一片槐树林,传说中的伏羲洞就出现在眼前了。这是一条大沟,伏羲洞孤悬在对面的山崖上,一个长方形的洞口在阳光下静默着,如古时庄户人家的柴门,显然这是乡民新近维修的。对面是陡峭兀立的山崖,没有任何的路可以通到洞口,我们只能从山沟这面下到沟底,再从沟底攀爬到对面的伏羲洞。沟坡上全是细碎的沙粒,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沟底的岩石上,镶嵌着大大小小的青石。沟底湿漉漉的,像古时一条河流的遗骸。我揪着山崖上的荆棘茅草,四肢并用,艰难地攀爬。我终于来到伏羲洞口,这就是人文初祖诞生的圣地吗?这就是人类最早出发的操场吗?我没有立刻探视真相的勇气,我需要调整呼吸,更需要酝酿情绪。于是,我站立在洞前这块仅容两三人立足的平地上,放眼望去,石鼓山在前,渭河水在后,左有太昊山,右有凤凰山,山随水伴,藏风聚气,草木丰茂,真如福地。对面一座天然小山,拔地而起,突兀而立,酷似一只巨大的手掌,耕云锄月,顶天立地,乡人称为伏羲手。洞的左侧,有一孤石参天,高耸入云,状如一支削尖的铅笔,写无字书,道言外意,民间称为伏羲画卦笔。站立洞前,山风浩荡,白云悠悠。我又想起那个流传了千年又千年的传说。6500年前,华夏圣母华胥氏,“履大人迹于雷泽”,顿时彩虹绕身,花雨满天,一股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12年后的农历正月十六,华胥氏迎着大风,在我身旁的这个窑洞里生下伏羲。“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那一刻,成群的凤凰,翩翩起舞,流光溢彩,天清地明,鸟语花香……

  我终于按捺不住一颗好奇的心,弯下腰身,一探窑洞究竟。然而,让我失望的是,这是一个十分狭小的窑洞。洞口有一尊泥塑的伏羲像,颇有些古意,伏羲像前有烧过香烛的痕迹。我明白了,这不是我要寻找的那个伏羲洞,而是当地乡民为纪念这位人文初祖、百王之先而修造的一个窑洞。我深知,寻找伏羲洞的遗址,就是在寻找时间的遗址、历史的遗址。然而,寻找这样一座传说中的遗址,就像寻找风来时的痕迹、雁过后的声音,明明知道来过,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眼前这座所谓的伏羲洞,简陋固然简陋了些,但我却依然为乡民这份对先祖的敬畏之心、尊崇之情,深深感动。

  眼睛找不到的,用记忆怀念;记忆漫漶了的,用心灵祭祀!我仍然觉得,我不枉此行,因为我几乎走到了时间的起点、历史的源头。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