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历史走廊>文献>当代文献


水利电力部党组关于黄河治理和三门峡问题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2日    责任编辑:黄峰

总理,并报中央、主席:

  

  治理黄河的问题,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一九四九年前讨论了两千多年,一九四九年后也议论十五年了。

  

  一九五四年,我们请苏联专家来帮助做治黄规划。苏联没有像黄河这样多泥沙的河流,他们只有在一般河流上“梯级开发”(就是一级一级地修坝发电)的实践经验。在历史上,中国人希望黄河清,但是实现不了。苏联专家说,水土保持加拦泥库,可以叫黄河清。这样,黄河和一般河流,就没有什么不同了,也可以“梯级开发”了。于是,历史上定不了案的问题,一下都定案了。例如三门峡修坝的问题,日本人研究过,国民党研究过,一九四九年后研究过,都不敢定案,但是苏联专家说行,我们就定案了。

  

  一九五五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这个规划。在这以后,虽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也组织了全国专家,展开鸣放讨论,但是,我们急于想把三门峡定案,听不进不同意见,鸣放讨论只是走过场。对苏联提出的三门峡设计虽然作了一些修改,还是基本上通过了。

  

  一九五九年,三门峡开工。一九六〇年,大坝基本成。九月开始蓄水,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到一九六二年二月,水库就淤了十五亿吨。不仅三门峡到潼关的峡谷里淤了,而且在潼关以上,渭河和北洛河的入黄口门处,也淤了“拦门沙”。当时,我们刚克服了修正主义所给予的困难,安装成功第一台发电机。因为淤积严重,只好不发电。从一九六二年三月起,决定三门峡不蓄水,只拦洪。尽管这样,淤积还继续发展。到去年十一月,总计淤了五十亿吨,渭河的淤积影响,已到距西安三十多公里的耿镇附近。

  

  对于黄河下游,在目前来说,三门峡是件好事。水库控制了黄河大部分的洪水,大大减轻了决口改道的威胁。不仅这样,水库下泄的清水,还冲刷了下游的河道。在库前,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积四亿吨。库后至今,下游共冲刷入海十九亿吨。由于河床刷深,济南以上的河道,水位普遍降低。但是由于河床展宽,在河南省境内,堤内的滩地,也冲坍了很多。济南以下的河道,因为海口延伸,水位没有降低。

  

  从一九六二年起,围绕着三门峡引起的问题,展开了治黄的大论战。

  

  论战的第一个阶段,中心问题是,黄河规划和三门峡设计有没有错误?起初,一部分人认为,规划和设计都没有错,只是因为没有按照原来的规划,做好水土保持,修支流的拦泥库,三门峡陷于“孤军作战”,才造成现在的局面。经过讨论,绝大部分人认为,黄河规划和三门峡设计都有错误。黄河规划中,对于水土保持的效果,估计得过于乐观;议修的十座拦泥库,控制面积小,工程分散,离三门峡远,不能有效地决问题。三门峡设计中,没有摸清水库淤积的规律。当时认为,西安市区海拔四○○米,草滩镇三七五米,只要设计水位不超过三六○米(施工时降低为三五○米,实际最高蓄水位为三三二点五八米),就不致影响西安。实际上,只要水位超过三二○米,回水就超过潼关,渭、洛河就要发生淤积,渭河的淤积向上游延伸,就将威胁西安。

  

  论战的第二个阶段,中心问题是,这是规划思想的错误还是技术性的错误?一部分人认为,规划思想没有错。他们认为,要决黄河问题,必须“正本清源”。“正本清源”的根本办法是水土保持,过渡办法是修拦泥库。总之,必须把泥沙控制在三门峡以上,不使它为害下游。否则,就不能避免决口改道。

  

  另一部分人认为,规划思想错了。在近期黄河不可能清,也可以不清。黄河的特点是黄土搬家。它破坏西北的黄土高原,发展华北(包括淮北)平原。对华北平原来说,黄河首先是一个巨大的创造力,但是,它用了泛滥和改道的方式,又有很大的破坏性。如果我们认识这个规律,就可以利用黄河的泥沙,有计划地淤高洼地,改良土壤,并且填海成陆。黄河下游的问题,应该主要在下游决,下游人民在黄河面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西北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坚决搞,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这个工作,首先是为西北人民决问题,是为改变西北地区的面貌。至于黄河的泥沙能减去多少,还缺少实践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规定一些指标,例如在多少年内,要黄河减去百分之多少的泥沙,并根据这种指标来安排工程,这就必然要犯错误。只有把近期的治黄工作,放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上述两派,也可简称为“拦泥”与“放淤”之争。这是两种对立的战略思想。它们的分歧点在于:近期的治黄工作,究竟放在黄河变清的基础上,还是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近期治黄的主攻方向选在哪里?主要在三门峡以上筑库拦泥,还是主要在下游分洪放淤?

  

  在战术问题上,两派都还没有落实。按照“拦泥”的原规划,三门峡就是最大的拦泥库,这显然是行不通了。为了维持三门峡的寿命,原规划的十座拦泥库,也认为不行了。去年春天,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三年内先在泾河和渭河的支流上,修两座拦泥库,经过查勘和研究,认为作用不大,不宜在那里打歼灭战。去年夏天,黄委又提出,十年内即一九七五年前,在黄河干流、泾河和北洛河,修三座巨型拦泥库,后五年即一九八○年前,继续在上游再修七座拦泥库。以上十座拦泥库,估计要花三十四亿多元。经过查勘和讨论,大家认为,那三座巨型拦泥库,能不能决问题,还有不少疑问,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不少同志认为,这些拦泥库的工程大,投资多,工期长,寿命短,上马需要慎重。

  

  放淤派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到现在为止,还只有一些原则设想,没有做出具体方案。这些设想是,在黄河两岸(主要在北岸),圈出一些洼涝碱地,分洪放淤,一方面安排黄河的洪水和泥沙,同时大规模地改造洼地。这样做,在放淤区需要大量地迁村房,还有不少技术问题,也需要落实。

  

  对于三门峡工程,拦泥派主张,最好不改,最多小改。他们认为,如果在三门峡增加放水洞,就要破坏下游的大好形势。但是,如果维持现状,淤积确实严重。经过多次讨论,拦泥派的多数人,才同意在大坝旁边的山里头,挖两条隧洞,另外把大坝上的四根发电引水管(一共八根),也改成泄水管。放淤派主张,把三门峡彻底改。他们认为,如果违反黄河的规律,要求三门峡担负过多的任务,那就必然走向事物的反面,很快地否定了三门峡。只有多开放水洞,使三门峡在一般情况下,尽量地放水放沙,争取少淤,才能在特大洪水时,给下游真正决问题。因此,除去上边的措施外,还主张把大坝的溢洪道挖下去,并且再挖一条隧洞。

  

  去年十二月,在总理主持下,又召开了一次治黄会议。以上所述,就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论点。根据总理批示,对以上争论的问题,没有做结论,而是要求进一步勘察研究,把两方面的意见落实。对已经取得协议的两条隧洞和四根泄水管,批准开工(已于今年一月经计委批准开工——周恩来总理注)。这部分工程将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八年陆续完成。如果今年决定挖溢洪道,可以同时施工。

  

  一九五四年以来,十年治黄,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前六年迷信洋人,当我们自以为对治黄最有把握的时候,实际上是最无知识的时候。后四年离开了洋人。三门峡一修好,淤积迅速发展,我们仓促应战,确实很苦恼。但在正如主席所常教导我们的,应当说,我们是比前六年强了,而不是弱了。在黄河上,碰了十年的钉子,办了不少蠢事,这才使我们一点一点地,开始认识黄河的规律。

  

  去年五月,我们曾向中央写过报告,对黄河的泥沙,主张“上拦下排”。经过半年多的研究,我们认为,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主攻方向,才能打歼灭战。近期的主攻方向,近期的歼灭战,应该摆在哪里?这就出现了“拦泥”和“放淤”两个对立面。在会上,放淤派是少数,但这是一个新方向。看来,如果在下游能够找到出路,三门峡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决,我们的工作就可以比较主动。当然,这些认识还只是开始,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才能下决心。我们打算,上半年拿主要力量,研究下游的出路。同时,对拦泥库的方案,也勘察研究,不轻易放弃。

  

  在治黄中所犯的错误,使我们心情沉重,但是并没有气馁。中国人民的治黄实践,是一部丰富的辩证法。我们相信,只要用主席的思想挂帅,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反对形而上学,那么,“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就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案。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制服黄河。

  

  以上意见当否?请指示。

  

  中共水电部党组   

  一九六五年一月十八日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