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历史走廊>人物>近现代治黄人物


沈怡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1日    责任编辑:云琦

  沈怡(?1981),号君怡,1921年就学德国德累诗顿工业大学,受业于恩格斯教授,1924年撰写《中国之河工》德文稿,论及中国古代黄河的决溢、治理与河工技术,获博士学位。 

  沈怡1925年归国即着手撰写《黄河年表》(1935年出版)。19339月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34年赴德与恩格斯教授合作进行黄河水工模拟试验。19414月至19451月,任甘肃水利林牧总公司总经理,任职期间,先后引湟水建成湟惠渠,在临洮引洮河水建成洮惠渠、溥惠渠,在崇信引汭河水建成汭丰渠,在靖远引黄河水建成靖丰渠,在永登引大通河水建成登丰渠,在永靖引黄河水建成永丰渠,引大夏河水建成永乐渠,并在河西建成当时国内第一座大型土坝蓄水工程——金塔鸳鸯池水库。19464月至19471月受全国经济委员会之托,负责接待外国专家黄河顾问团,考察黄河,事后将各种治黄研究资料和报告整理成《黄河研究资料汇编》。1949年随国民政府去台湾。 

  60年代,在台湾又编撰《黄河问题讨论集》(1971年出版),收录了他于民国年间保存的中外专家主要治黄论著。 

  沈怡研究黄河史,认为河道的寿命与治河方法有极大关系。他推崇大禹、贾让、潘季驯等人的治河方法,但又反对一味盲从古人,他指出“黄河之患,患在多沙,因此治河不外治沙,治沙即以治河”,“治沙之法有二:一日断绝来源,二日代谋出路”;对于“裁弯取直”,他认为:“只应裁过于不齐之弯,不可斤斤于逢弯即裁的见解。根据中外治河经验,有‘之’字形的河道,最能持久不变。” 

  沈怡对于治河的原则,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上游植林或是设立人造湖泊,都无济于今日之河患,所以由今言之,治理黄河只是一个治理下游的问题。”“治河当先治下游,治下游当先治河口。治河口仍不外乎集中水势,冲刷泥沙,以水之力,治水之患。”“河口既治,便当裁弯塞支(支流),……谋一固定的中水位河槽,……河流年年由此经过,可以愈冲愈深,渐渐连所有的水都由‘地中行’了。”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