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大河胜迹>古城址


黑水城啊,黑水城!

 

庄电一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    责任编辑:范江涛

黑水城遗址  蒲飞 摄

  “研究西夏学、关注西夏学的,怎么能不去黑水城?没踏访过黑水城,那可是不小的遗憾!”

  在许多西夏学专家学者眼中,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水城,几乎就是西夏学研究的圣地,是必须要寻踪、拜访、考察的地方。

  正是秉持这个理念,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召开的第五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特意加上了研讨黑水城历史文化的内容,也特意将实地考察黑水城遗址列为学术论坛和研讨会的一项内容。众多专家学者赶赴偏僻的额济纳旗,一睹黑水城的真容。

  黑水城遗址,何以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研究西夏学的专家学者会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因为100年前这里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和其他重要文物!这些文献资料与河南殷墟甲骨、甘肃敦煌遗书一起被称为20世纪以来我国文献考古的三大重要发现。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加上居延汉简,是四大重要发现。这个发现,曾经震惊了世界,催生出西夏学,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学术界。

  我曾多次在新闻报道中提到过黑水城,却一直没有到过黑水城,是个不小的遗憾。此次,我终于了却夙愿。而真正身临其境之后,我又有了新的遗憾。今日的黑水城,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风采;昔日出土珍贵文献的地方,也无迹可寻!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断垣残壁和漫漫黄沙。黄沙,不仅掩盖了古城,也埋葬了遗迹和记忆。

  黑水城啊,黑水城!你这多灾多难之地,你曾让多少西夏学学者为你而痛心、惋惜、叹息!

  地处偏远的黑水城是依居延海而存在的,是祁连山的雪水形成的弱水(又称黑河、额济纳河)一路奔流,滋润了这片干渴的大地。西汉时期,霍去病曾饮马居延海,18万大军在此屯田,这里形成了上万亩的良田,一度出现了只有在江南才能看到的胜景。

  有证据表明,早在西夏之前黑水城就已存在,但不成规模。西夏时期,黑水城的地位陡然上升,成为黑山威福司治所,是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作为西夏的边防重镇,黑水城在此时期达到空前繁荣。元代,黑水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延续了昔日的繁荣。到了明初,随着政权的更迭、环境的变迁,这座东西长450米、南北宽380米、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延续了400多年时间的古城变成了废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少被人提及。

  黑水城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一起举世震惊的文物盗掘案件有关。

  1908年4月、1909年5月,科兹洛夫率领俄国探险队两次来到这里,进行了野蛮的盗掘,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物。在距离黑水城几百米的一座佛塔中,他们发现了数量惊人的西夏文、汉文、藏文、回纥文、蒙古文、波斯文等文献,而在此之前这都是闻所未闻的。科兹洛夫惊喜若狂:“我发现了一座伟大的博物馆!”这批文献,被编成8000多个编号,保存在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将12个高大的书柜撑得满满的。

  科兹洛夫在黑水城的惊人发现震动了世界,一些探险者纷至沓来。1914年5月,英国的斯坦因带领中亚探险队对黑水城内外的10余处遗址进行挖掘,又猎取1100件西夏文手稿、300余件西夏文印本。此外,他还掠走一些汉文、吐蕃文写本、印本。经历了掠夺式的盗掘,黑水城已是千疮百孔,似乎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了,但黑水城的劫难并没有到此结束,中外探险者的兴趣依然不减。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来了,寻找“残羹剩饭”。1927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和我国学者联合组成中瑞考察团,再次来到黑水城,同样有所斩获。

  真正带有保护性的科学考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62年、1963年、1976年、1979年、1983年、1984年,当地文物工作者先后多次对黑水城进行考古发掘,总共采集了数千件纸质文献。尽管有的纸张上面只有只言片语,但对西夏学研究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因为我国的《二十四史》中独独缺少《西夏史》,与西夏有关的只有一些不系统、不完整的零星记载,加之朝代消亡、民族消失、遗迹损毁,西夏便逐渐变成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

  但是,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西夏,岂能这样永远神秘下去?越是神秘,就越有人探秘、揭秘,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消除神秘、还原历史的学者越来越多。

  可以想象,立国达189年的西夏王朝,产生并流传的各类文献资料应不在少数,也不可能存放在一处。作为西夏都城的兴庆府(即今银川市所在地)得天独厚,文献应该是最多的、最重要的。但是,由于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西夏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首当其冲,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就连陵区内的石碑也被砸成无法辨认字迹的极小碎片,颇有让西夏的一切彻底消失之意。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似乎要制造一个假象:西夏王朝不曾存在过。但是,这种企图既是愚蠢的,也是徒劳的。

  当许多西夏文献荡然无存的时候,地处偏远、干旱少雨、人烟稀少的边疆重镇黑水城,却出人意料地保留下来足以填补我国11世纪到13世纪历史空白的文献资料!黑水城也因此引来一拨又一拨的盗掘者,不知这对黑水城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珍贵的西夏文献资料流失海外,且分散在好几个国家。它们的出生地却所剩不多。100多年来,我国研究西夏学的专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有深入研究的愿望,却常常苦于缺少研究资料。倒是一些外国学者得近水楼台之利,在西夏学研究方面捷足先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以致在一段时间内“西夏在中国,西夏学在国外”的论调甚嚣尘上,这也伤害了我国许多学者的自尊心。

  近30年来,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见到了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献。随着《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法藏敦煌西夏文献》《日藏西夏文献》和《中国藏西夏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等大型文献丛书的陆续出版,国内出现了西夏学研究的热潮,西夏学从很少有人问津的绝学变成了研究者众多的显学。“西夏在中国,西夏学在国外”的历史也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如今的黑水城已经看不到昔日的辉煌了。

  有资料表明,在100年前,俄罗斯探险家初到那里时,黑水城内就只能见到瓷器、陶器的碎片了,除了石磨盘等大件器物外,几乎没有完整的物件。所有的房屋都已坍塌,但残存的墙基还可以让人辨出民居、官府、街道的格局。在遗址上进行挖掘之后,仅得到一些残破的日常生活用品、账簿和几本《佛经》。在100年后的今天,我随来自国内外的西夏学专家学者踏访时,瓷器、陶器的残片早已看不到了,有研究价值的文字资料更是无迹可寻。城墙几乎被漫漫黄沙掩埋,就连当地有关部门临时搭建供游人参观行进的木质栈道上都堆满了黄沙,人们不得不踏沙而行。一圈走下来,鞋里便灌满黄沙。但是,谁也不能断定黄沙之下还有没有秘密。黄沙掩盖了黑水城,却永远掩盖不了黑水城的文明。

  黑水城现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将它与附近的历史遗迹一起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区进行专项保护。也许,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发现如此之多的西夏文献资料,它不至于受到如此重视,至少不会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看了黑水城,了却一桩心愿。黑水城,将是我永远铭记、关注的地方。

  2018年9月24日,从阿拉善传来一条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已经断流了646年的黑水河又流进了古河道。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绿洲,将出现在黑水城附近,其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历史性的。黑水城,将因此焕发生机和活力。

  我们热切期待黑水城就此重现昔日的文明。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